□坚持问题导向,认真梳理企业和群众办事最烦最难的领域和环节,摸清了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
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,是近年来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。简政放权、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、深入推进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……政府始终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“办事难、办事慢”“多头跑、来回跑”“奇葩证明”等问题,力除烦苛之弊、大兴便民之举,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地生根,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。
尽管群众办事难的状况已经大为改观,但时不时仍然有相关新闻冒出来。前不久,河南郑州63岁田先生的养老信息,性别一栏因为工作人员疏忽,被错误地登记成了“女”。结果,这么明显的错误让田先生折腾了5个多月还没改过来。直到媒体报道以后,社保局才“快速反应”,将错误信息修正。
无独有偶,山东烟台的那女士想给母亲办理残疾证,前前后后跑了七八天,评残表还是没有拿到。那女士把工作人员无理蛮横索要批条的场景拍成视频上传到网上,引起舆论关注。很快,办理该项业务的工作人员就被辞退,相关领导也被追究了责任。
为了开一份关于入学录取审批表上出生年份错误的情况说明,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十几趟,无功而返;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忙闲不均,有的排长队,有的空无一人;有的部门办理业务也限号,导致市民不得不凌晨赶来排队等号……种种事例表明,解决群众办事难的改革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,公共服务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,还需要将改革向纵深推进,还需要坚决防止官僚主义、形式主义反弹回潮。
能否做到企业和群众“办事不求人”,是衡量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的“试金石”。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、最多跑一次。6月召开的全国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再次强调,要求实现从“多头找部门”“多次办理”转变为“一个窗口”“一次办成”。这些改革举措、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。各级政府、各单位各部门都应当坚持问题导向,认真梳理企业和群众办事最烦最难的领域和环节,看看哪些事项需要老百姓反复跑、哪些政务窗口总是排长队,摸清了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。
互联网平台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有效载体。当前办事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务系统还存在信息孤岛、数据壁垒等,数据信息不能互联互通,导致服务效率低下甚至“卡壳”。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,最佳方式还是“网上办、一次办”,最好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“网购”一样方便。要实现这一目标,除了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网上政务平台建设,逐步推进审查事项、办事流程、数据交换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,更需要从更高层次上统筹,破除各部门之间信息、法规等壁垒,真正实现政务服务事项“一网通办”,让群众少跑腿,让数据多跑路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18年08月15日 17 版)